炎炎夏日去一趟美丽乡村天晴峪、石门沟村吧
炎炎夏日去一趟美丽乡村天晴峪、石门沟村吧
文/姜苗林
(相关资料图)
坔窝村向北就是美丽乡村天晴峪。每次路过坔窝村都会对“坔”这个字揣摩半天。两个标准读音在字典上是查得到的,唯独公交司机报站名的读音查不到。偏偏是查不到的读音,在当地老百姓当中早已深入人心。
站在坔窝村村头玉符河的新桥上向东看,那座曾经的老桥依然横卧在河上。老桥连接着过去,新桥通往未来。乡村旅游品味的是曾经的过往,感受的是希望的明天。
天晴峪村一派新农村的面貌。村口的四柱三楼牌坊上写有“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天晴峪”。那牌坊红色的柱子,金色的琉璃瓦。横跨在乡村公路上,是牌坊也是村子的门面。人车畅行无阻。村路两旁白色的墙壁上有民俗画和时兴的标语。村中的小广场建有回廊亭台。村公所里面办有展览。近些年才建的民宅或者至少才装修粉刷过的民宅排列在村子的南端。由北向南延伸下来的水渠中才刚刚有水。村子在山坳当中,北面的那座葱绿的山酷似弥勒佛,山上有济南海拔最高的泉眼拔朔泉,而山脚下就是石门沟村。
天晴峪村中那些留有深刻记忆的老宅子都在村子的北面。新宅老宅界限也不怎么分明。曾经的那处带有标志性的青石高台上面的老宅,现在已经淹没在村子中央了。老宅的面貌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。前几年是坯墙红瓦,大门时常关闭着。现在已经重新做了旧。墙壁屋顶都用掺了麦街的泥浆重新涂抹了一遍,看上去是土墙土瓦。院门开着。院门上有一副对联:天晴山静云幽处,心旷神怡院子中。对的还算工整,只是过于平淡了。小院已经开辟成了民宿。新的主人都是城里面的时尚一族。
踏着青石台阶,走进曾经的村落。那些房屋墙壁上依稀还保留有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印记。使那个年代过来的人还能找到些许的亲切感。如今村子南面新宅墙壁上的那些标语,再过些年也一定会成为当今这个时代的印记留给后人。
沿着村子一侧的乡村公路往山里面走去,不远就是石门沟村了。石门沟村比如今的天晴峪村更为古朴。也更为清幽和凉爽。是个夏天避暑的好去处。村中两棵古柏有三百多年的树龄,被称作迎客松。一旁粗壮的老槐树也有上百年了。村里往来的村民脸上一派喜气洋洋的神情。“这么高兴?今天是什么好日子啊?”
“七月八号啊。”
七月八号是个好日子。一打听原来今天村子里面要新开张一家餐馆。餐馆的老板邀请乡里乡亲们中午去吃大餐。街面上还停了不少的车辆。那是回乡的村民和饭店老板的亲朋好友们前来为饭店捧场。建在村子中央的饭店已经拉起了彩旗。
石门沟村有二百多户人家。仅有冯、李两个姓氏。让人想起那句“冯唐易老,李广难封”的古语。这里的冯、李两姓人家或许与历史上的名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。两个姓氏人口数量都差不多。开业的饭店老板姓冯。冯老板一定是瞅准了这里乡村旅游的大好前景。祝愿冯老板天天都是好日子,生意兴隆。
十一点五十八分饭店准时开业。一挂鞭炮炸响,那清脆的鞭炮声从拔槊泉山脚下一直响彻到坔窝村头。
坔窝地域费思量,
自古民俗意韵长。
北去石门山野静,
东来溪水柳荫凉。
老宅侧柏迎弥勒,
小院碧梧栖凤凰。
一挂鞭声邻里笑,
冯家餐馆正开张。
7.8
壹点号 畅叙幽情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